張九齡,唐朝開元年間名相,為人正直,有識人之能,曾格外得唐玄宗器重。然而到了開元末年,唐玄宗開始沉迷享樂,疏賢寵佞,忽略朝政,張九齡這樣生性耿直、公正無私的人在朝中也就難有作為了。
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知道唐玄宗用人任人慣以張九齡為參照,並且非常信賴張九齡所推薦之人。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取代太子之位,她派人賄賂張九齡,希望張九齡在唐玄宗麵前多為自己的兒子美言幾句,令唐玄宗覺得太子無能。張九齡沒有接受她的賄賂,也沒有按照她的希望去做,令她的陰謀沒能得逞。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在朝中任知政事,掌管政事。唐玄宗的寵臣李林甫嫉妒張九齡在朝中的威望,有意提拔自己的人牛仙客入朝為官掌管政事,並多次為其美言。唐玄宗聽了,心中動容,有意應允。張九齡認為此人無法勝任,於是多次上書唐玄宗,稱此人不行。唐玄宗在李林甫的挑撥下,對張九齡略有不滿,於次年免去了他知政事一職。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時,張九齡接到一封提議斬首安祿山的奏折。經過一番明察秋毫,他認為安祿山既犯軍法,確實當斬,於是將此奏折呈報唐玄宗。然而,唐玄宗卻因對安祿山有著不忍不舍之情,沒有采納。安祿山得之此事後,對張九齡懷恨在心,其黨羽也處處與張九齡作對。
受到李林甫與安祿山兩位奸臣的敵視,張九齡在朝中的日子更加難過,但他從未改其正直的性格,堅守道義,不肯結黨營私,也不肯攀附權貴。身居高位,他無法像平常書生一般大膽作文抒**緒,更不能表達對朝政的不滿,隻能選擇衝和雅正的風格,將自己高尚的情操通過詩歌表達出來。《感遇·其一》就是一首這樣的詩,該詩作於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