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駱賓王

字體:16+-

唐朝詩人駱賓王,自幼聰慧,七歲便能成詩,並因一首《詠鵝》而被人們稱之為“神童”。駱賓王文采出眾,才華橫溢,擅作七言歌行,是初唐時期難得的優秀詩人。後人將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為“初唐四傑”。

父親身故後,駱賓王有心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功名,入仕之路卻並不順利。他第一次就職是在唐太宗同父異母的弟弟李元慶府上任幕僚。四年任期將滿時,李元慶想向皇帝推舉他,便勸他寫一封自薦信。自小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駱賓王麵對如此明顯的暗示,卻並沒有感到喜悅。在他看來,自薦這樣的事有違他的原則,於是他離職歸隱,繼續讀書,打算通過參加考試的方式入仕。

之後的日子裏,駱賓王曾為官,也曾被謫,曾在朝,也曾外放。任長安主簿時,他因看不慣武則天當政,多次上書諷刺,得罪了權貴,被打入監獄。盡管如此,他在獄中仍然不改自己的初心,並寫下了《在獄詠蟬》一詩。此詩是一首感情充沛的詠物詩,同時一物雙關,借物寄情,既抒發了駱賓王心中的悲憤,也以此表明他誌向高潔,不畏權貴。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秋天的蟬在西牆外不住地鳴唱,囚牢中的我聽著蟬鳴,思緒飄去了很遠的地方。如今我年紀尚輕,明明是大好的時光,卻隻能蹲坐在這裏,吟誦著《白頭吟》那樣充滿哀怨的詩行。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天的露水很重,打濕了蟬的翅膀,令它無法高飛。風聲太大,再響亮的蟬鳴也被風聲淹沒了。秋蟬以露水為食,卻沒有人相信它的高潔,令它蒙受冤屈。我受的冤枉,這世上又有誰能為我澄清呢?

對於品性高潔的人來說,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無端蒙冤卻無從辯解。一個生活中嚴於律己、工作中恪盡職守的人,一生清清白白,謹言慎行,每欲行一步,必先確定落腳之後是否會陷入泥濘;每欲出一言,必先確定所言屬實;每欲為一事,必先確定此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後,卻因為一個無端落到頭上的罪名,不得不承載世人鄙夷的眼光、不屬實的辱罵和冷言冷語的嘲諷,隻是想想都覺得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