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李白的詩時會發現一個特點,他曾多次在詩作中提到“劍”,並多次直接提到幹將、莫邪、龍泉、青萍等劍的名稱。這令我們猜測,李白是否對劍有著獨特的興趣,如若不然,他又怎能多次在詩中提及,並對劍的名稱如此熟悉?細讀過他的文章,方知事實確實如此。李白不僅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詩人,還是一位劍術高明的劍客,他在寫給韓朝宗的自薦信中便曾提及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
李白不僅性格豪放,還很喜歡行俠仗義,到處打抱不平。少年時的李白先是在家鄉學習縱橫術和兵法,之後為了學劍而遊曆於山東,還拜了中國史上唯一一位被朝廷冊封的“劍聖”裴旻為師,向其學習劍術,可見其心之真切。25歲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由此可見,李白不僅隻有俠士之心,還有俠士之實,這就難怪他一生都以俠客自居了。
在李白有關俠士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俠客行》。此詩大約作於唐天寶三年(744年),詩中描寫了一位劍術高明的俠客如何行俠仗義,如何深藏身名,如何有英雄氣概,如何一諾千金。在李白心中,這樣的俠士即使沒能完成別人所托之事,單憑其仗義的氣節,也可流芳千古了。
因為李白自稱俠客,且劍術高明,於是有人猜測,李白的這首《俠客行》中那身手了得的俠客便是他自己。又因李白的身世一直帶有傳奇色彩,於是也有人猜測那位俠士是李白的父親李客。無論詩中之人究竟是誰,此詩確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失為一首描寫俠士的經典之作。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趙國俠士的帽子上隨意地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看起來如同寒冬裏的霜雪一般明亮。白色的馬兒身上配有銀色的馬鞍,飛奔起來英姿颯颯,好像夜空中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