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厚黑學活學活用

1.裝裝糊塗,世事皆通達

字體:16+-

厚黑之人外表似乎固執守拙而內心卻世事通達,才高八鬥;不懂厚黑處世之道的人,外表盛氣淩人而內心卻空虛惶恐,底氣不足。

厚黑處世學主張,一個人在複雜莫測的變幻之中要用足夠的聰明智慧來權衡利弊,以防失手於人。厚黑學認為,人有時候不如以靜製動,守拙若愚。這種處世的藝術其實比聰明還要勝出一籌。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塗是後天的聰明,人貴在能集聰明與愚鈍於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塗處且糊塗,隨機應變。聖人論人,以智、仁為別,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解釋為: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聰明之區別於糊塗,大抵若此。

老子大概是把糊塗處世藝術上升至理論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稱“眾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而作為老子哲學核心範疇的“道”,更是那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似糊塗又非糊塗、似聰明又非聰明的境界。人依於道而行,將會“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中國人向來對“智”與“愚”持辯證的觀點,《列子·湯問》裏愚公與智叟的故事,就是我們理解智愚的範本。莊子說:“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隻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裏明白就足夠了。

僅以三國時期為例,就有兩場充滿睿智的精彩表演:一是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佯裝糊塗得以脫身;二是曹、司馬爭權時司馬懿佯病巧裝糊塗反殺曹爽。後人有語雲:“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蘇東坡聰明過人,卻仕途坎坷,曾賦詩慨歎:“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蠢,無災無難到公卿。”處世可以愚,但做人須清明,對此不可混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