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待人處世中朋友相交,應該“以情會友,別無所求”。誰要是在交往中過分看重對方的使用價值,然後想方設法接近他、利用他,就會被認為“太勢利”。
但是,待人處世厚黑之道的看法卻恰好相反,認為社交有信息共享、情感溝通、相求相助和相互利用這四個基本目標,絕對不能隻強調信息共享、情感溝通而拒絕相求相助和相互利用,更不能把相求相助和相互利用都當成“勢利”來看待。
我們不妨設想,有這麽一個人,他既不能與你信息共享、情感溝通,也不能與你相求相助,更沒有絲毫可以利用的價值,你會與他交朋友嗎?恐怕不會。可見,人際交往還是有選擇的,選擇就是一種目標的體現,拒絕目標,也就是拒絕交往。
與人交往,首先,要認清目標,接著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後與之聯係,建立關係。有人單靠直覺與人相交;有人則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交往的圈子。前者往往難以預料結果如何;後者比較知曉拉關係的“天時地利”。
善於與人相交的“勢利”之人,是標準的厚黑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會、洽談公事的會議還是私人聚會上,總是能掌握時機。對這些“溝通大師”而言,人生就是一場曆險記,會議室、酒吧、街角、餐廳,甚至在澡堂裏,處處都可以“增廣見聞”。隻要你多走動必有收獲。
既然與人交往要視其利用價值而定,但對方的“利用價值”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精通厚黑之道的人會結交有名望的人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者掩蓋自己的不義之舉。
例如,蕭望之本是漢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又是當世名儒,因受奸臣石顯之排擠,心中積憤,自殺了。他的死,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都說是石顯陷害致死。
此時,石顯已任中書令。他聽到這種議論,膽戰心驚,擔憂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就想出一個計策,前去結交一位經學名家。此人名叫貢禹,字少翁,琅玡人,以博通經義、品行高潔而聞名當世。宣帝時征為博士,做過涼州刺史、河南令。元帝初即位,征為諫大夫,多次向他詢問政事,虛心聽取他的意見。貢禹鑒於連年歉收,郡國貧困,朝政腐敗,曾幾次上書抨擊朝廷奢侈,建議元帝選賢任能。誅奸邪,罷享樂,修節儉,輕賦役。這些建議多被元帝采納。朝臣多仰慕貢禹,樂於同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