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在報社接待處的工作是個煩心的工作。每年每月,他都要接待形形色色的上訪者,他們向小張哭訴,他跟著心裏發酸;他們向小張指控,他隨同他們憤怒……然而並非每件事都可在小張這裏應刃而解,但偏偏就有人相信新聞單位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一日單位來一老婦人,聲稱其工資被克扣,自己生存艱難,不由教人頓生憐憫之心。小張忙打電話聯係,對方單位卻稱無此人,老婦人這才說是替她老漢問的。於是再打電話,對方這才說兩月內解決此事,並屆時通告他們。小張便告知那婦人,讓其靜候佳音。兩月後,老婦人如約而至,問小張將事情督辦得如何。小張不敢怠慢,旋即打電話到其所稱的單位,才知中間出了點兒小差錯,但仍在積極辦理中。小張也無奈,遂告知那老婦人,事情尚未辦好。不料那老嫗竟勃然大怒起來,說小張吃共產黨的飯,卻不給老百姓辦事情。又言應人事小,誤人事大,既然辦不了,當初為什麽要應她。小張一時語塞,氣不打一處來。眾同事見此,忙替他解圍,誰想那老嫗竟愈勸愈上勁。小張本是同情她,替她辦事,卻不曾想到她竟如此讒火,多少有些黃世仁的橫氣。事後小張生了一肚子冤枉氣,但轉念一想,自己若生氣,豈不與那老嫗一般見識,遂消了氣。
高爾基說:“天底下再沒有比為別人做好事更快樂的事了,再沒有比這更美好和更快樂的了。”做好事,內心得到安慰,感到踏實;別人做出反應,自己得到鼓勵,心情愉快。
但是如果你遇到糾纏不清的人,好事也許就會變成壞事,好心情變成壞心情。如果此時你再和他計較來計較去,就不值得了。
《儒林外史》開頭道出了同一哲理:“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複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做人,不值得計較。不斤斤計較名利才能使心理平衡。什麽都記在心上,一點兒快活也沒有,何必呢!是非成敗隻是一時的事,是茶餘飯後的笑料,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