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很多時候,你可以不生氣

糊塗與清醒

字體:16+-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欣賞鄭板橋“難得糊塗”這句話,有的還將其手跡拓本精致裱糊掛在客廳裏,殊不知,鄭板橋是在什麽樣的時代背景和心態下說這番話的,於今有什麽現實意義?

鄭板橋的有生之年,1693年至1765年,是康、雍、乾三朝封建思想統治十分強化的時期。他的家庭出身,從小所受教養,以及所接觸的社會環境對他的影響,使他的思想和世界觀呈現比較複雜的矛盾狀況。他在詩詞中通過對各種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評論,吊古傷今,表達了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然而當時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專製國官吏之**威,文風之嚴密,文人苟非韜晦自全,鮮有不遭殺之禍者”。板橋雖被人視為“狂放不羈”,鑒於金聖歎等文人的前車之覆,還是不問國事裝糊塗為好。他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這與當年屈原在與漁父的問答中所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以及蘇東坡寫詩調侃“惟願子孫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都從不同角度表達了正直的知識分子對欲言不能、聰明誤身、清醒遭殃的社會憤世嫉俗之情。

說到“糊塗”,自然會想到另一位曆史人物呂端。此人心有大略,趙普對他的評價是:“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嚐喜,遇抑挫未嚐懼,亦不形於言,真台輔之器也。”當時呂蒙為相,宋太宗想用呂端代替他。有人反對,說呂端糊塗,並略舉事例。太宗堅持說:“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心擢用。實踐表明宋太宗是知人善任的。呂端拜相之後,“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在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人民的安定幸福的事情麵前,他心明眼亮,堅持原則,秉公辦事,是非分明。

如今有人津津樂道於“難得糊塗”,更有不少年輕人嘴裏愛哼“留一半清醒一半醉”,其實真正難得的是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個人來說,凡是不清醒的人,或早或遲要摔大跟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