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一向篤信“兩強相爭勇者勝,兩勇相爭智者勝”的名言。而這句名言也的確堪稱經典,直到今天仍被上班族們頻頻提到,視為法寶。而所謂的智者,應該就是能夠善於綿裏藏針,以柔克剛者。當然,這樣的人都會首先有副好脾氣——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煉的。
孫子兵法中有一招叫“以柔克剛”,講的是要想製服一個大發脾氣的人,再沒有比“低聲下氣”更好的了。對方愈是發怒,我方愈應鎮定溫和,愈是緊張的場合,愈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唯其如此,才能發覺對方因興奮過度而顯出的種種弱點,進而攻破他,說服他。
同事之間,與公與私都不會有天大的原則性衝突,即使有矛盾,有爭異也純屬正常,完全沒必要爭個臉紅脖子粗,吵個徹底撕破臉皮。脾氣人人都有,卻並非人人都去胡亂發,這不僅是個修養的問題,甚至還是個智商高低的問題。聰明的人不僅深知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解決問題方式,而且可以根據一個人在什麽情況下發脾氣的情形來測定這個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綿裏藏針,以柔克剛往往是他們既避免爭吵,又達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威望甚至超過了華盛頓。至今美國人民仍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圓滑的政治家、外交家。談到如何控製脾氣,以柔克剛,富蘭克林是這樣表白的:
“我立下了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在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不然的事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麽難堪的場麵,而我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