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位總統,因為用人問題,遭到一些人強烈反對。在一次國會會議上,有位議員當麵粗野地譏罵他。他極力忍耐,沒有發作。等對方罵完了,他才用溫和的口吻道:“你現在怒氣應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然願意詳細解釋給你聽……”他的這種讓人姿態,使那位議員紅了臉,矛盾立即緩和下來。試想,如果馬辛利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決不會服氣的。由此可見,當雙方處於尖銳對抗狀態時,得理者的忍讓態度,能使對立情緒“降溫”。
一些適時退讓的方法,使雙方都能在尷尬的氣氛中緩和下來:
1.“你好我好大家好”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別固執己見,十分容易為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當有饒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麵解釋一麵折中調和,最好使用不帶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以避免衝突的擴大。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嶽父家吃飯,進餐時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那先生強調:公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麵的一個嚴重錯誤;而嶽父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漸趨激烈。後來那位泰山大人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麵,顯然是在批評那先生。那先生怕再爭論下去傷和氣,便開始緩和下來,他婉轉地說:“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可是,那沒有什麽,也許我們都是對的,也許我們都是錯的,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先生的一席話,不僅給自己搭了台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爭論不休,矛盾擴大,影響感情。試想,如果那先生意氣用事地與嶽父爭論下去,結果會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嶽父,被臭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