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有這樣一位女友,疑心特別大,她的心裏總處在極度的不安全感中。誰幫她介紹對象,她就懷疑誰跟那個人一定關係不一般,有一手。不僅反複用話試探女友,也詢問男友,還火力偵察,比如,男友沒有赴她的約,她會馬上給介紹人打匿名電話,以刺探他們是否在一起。有一次玲就被刺探了,可當時玲並不知道,害得那位男性朋友一再問玲:這個女孩人品好嗎?玲跟他打保票:是我好朋友的好朋友,絕對沒問題。但後來他們還是分手了,一年後,女孩另嫁他人,而她們也因為其他事故疏遠了,那位男性朋友才告訴玲他們分手的原因:女孩太多疑,這樣的人是不適合過日子的。他說,我和我的朋友一直在他麵前說她的好話,而她卻在他那裏說我們的壞話,懷疑我們跟他的關係,這是人品不忠厚的標誌,他不能找這樣的人。後來還陸續聽到傳聞,說那女孩婚後過得似乎也不怎麽好,總是懷疑老公跟辦公室的女同事有一手,還經常玩一些跟蹤的把戲,兩人為此經常吵得地動山搖。玲覺得這個朋友實在太可悲。她的可悲之處就在於聰明與愚蠢就像一元錢的硬幣一樣正反兩麵相依而生,有多少個閃念就有多少個疑點。因此,她有多聰明也就有多愚蠢。
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外遇”特別敏感,尤其容顏隨年齡漸長而漸失,內心開始不安,對丈夫的限製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在職場裏,她特別看不慣眉來眼去的女生,覺得她們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她經常生悶氣,明明人家沒惹她,她就是看那種人不順眼,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為什麽。直到她找出自己最深處的擔憂及害怕的根源之後,莫名的怒氣了然於心之後,自己“與怒氣對話”,終於消解怒氣無影蹤。
如何“與怒氣對話”?錢玉芬教授有個親身經驗。三年前,性情溫和的她竟然在教會痛罵一位弟兄,隻因為看不慣他凡事居功,自以為是。她決定找出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為什麽會一反自己常態,在公開場合動怒。她在默禱中,自問自答:“他的行為根本與自己沒關係啊,為什麽生那麽大的氣?”再問自己:“不合理的事很多,為什麽唯獨對這件事這麽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