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反應這個詞從20世紀50年代才被醫務人員用來說明身體和精神對極端刺激的防衛反應。現在研究人員知道,應激反應是在頭腦中產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惱怒情緒中,大腦也會命令分泌出更多的應激激素。這時呼吸道擴張。在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惱怒情緒中,大腦也會命令分泌出更多的應激激素。這時呼吸道擴張,以便大腦、心髒和肌肉係統吸收更多的氧氣。血管擴大,心髒加快跳動,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醫學心理學研究所長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說:“應激反應是無害的。”他說:“使人受到壓力的是長時間的反應。”他的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表明:61%的德國人感到工作中不能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而有壓力;20%的人抱怨同上級關係緊張;16%的人說在路途中精神緊張。
美國研究應激反應專家理查德·卡爾森說:“我們的緊張有80%是自己造成的。”這位加利福尼亞人在討論會上教人們如何不生氣。他還就此寫了一本書《不要為小事情浪費精力》。卡爾森把防止激動的方法歸結這樣的話:“請冷靜下來!要承認生活是不公平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按計劃進行。”
理查德·卡爾森的一條黃金規則是:“不要讓小事情牽著鼻子走。”他說:“要冷靜,要理解別人。”他的建議是:
表現出感激之情,別人會感到高興,你的自我感覺會更好;每天至少對一個人說,你為什麽賞識他;不要試圖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隻要找,總是能找到缺點的,這樣找缺點,不僅會使您,也會使別人生氣;
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會沒有必要花費許多精力。不要老是糾正別人;
常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不要讓別人為您的不順利負責。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實,一天會突然變得輕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