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子曰:“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鬼穀子說:“古代擅長反對和支持之術的人,可以協和四海,包容諸侯,可以驅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後設法變化、轉移形勢,到最後利用這種勢力開創新王朝。所以賢相伊尹五次臣服商湯,五次臣服夏桀,之後才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薑太公呂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紂王,可是他對殷紂王卻無法理解,之後才決定一心臣服周文王。這是關係到天命的地方,所以伊尹和呂尚才歸順商湯和周文王而無所懷疑。”
鬼穀子認為,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隻螃蟹離開大海來到了岸邊的草地上住了下來。有隻饑餓的狐狸路過那裏,就把螃蟹給吃了。螃蟹臨死的時候說:“我真是該死,按照我的生活習慣,我應該住在大海裏,為什麽我要離開大海住到陸地上來呢?”連一隻螃蟹都要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更何況人呢?對於古代臣子而言,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明主,然後將自己的生與死、榮與辱都托付給對方,這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幸運。
比幹是商紂王時期的丞相,也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賢臣,被譽為“第一忠臣”。他德行淳厚誠實,敢於直言進諫,一生忠君愛國,體恤百姓。然而,卻有人說比幹是愚忠,選擇了一個殘暴的君主,落得個被挖心的悲慘下場。
公元前1029年,由於商紂王橫征暴斂,大興土木,追求個人奢華的生活,導致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丞相比幹實在看不下去了,為此,他多次以叔父的身份語重心長地規勸紂王,但是沉溺在酒色中的紂王哪裏聽得進去,不僅把比幹的話當成耳邊風,而且還抱怨比幹幹涉了自己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