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子說:“凡是事物都有采納和建議兩方麵,平常的東西都與本源相連接,或者靠道德相連接,或者靠朋黨相連接,或者靠錢物相連接,或者靠藝術相連接。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張,就要做到想進來就進來,想出去就出去,想親近就親近,想疏遠就疏遠;想接近就接近,想離去就離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領小蜘蛛一樣,出來時不留洞痕,進去時不留標記,獨自前往,獨自返回,誰也沒法阻止它。”
在鬼穀子看來,不管是道德、黨友還是財貨,都需要與遊說對象聯係在一起。簡言之,就是要以說服對象為中心,這樣你的說服之術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做到想進來就進來,想出去就出去,想親近就親近,想疏遠就疏遠,想接近就接近,想離去就離去,誰也沒辦法阻止你被上司重用。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無疑是彼此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上沒有兩個思想完全相同的人,這就注定了交流中會出現不必要的衝突和摩擦。而以說服對象為中心,就要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多用迂回的說服策略。選擇巧妙地把對方引入自己的思路,按自己的想法說話,那樣自己的意見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到對方的讚同,甚至在談話中取得決定性勝利,讓對方甘願支持你。
保爾·裏奇是《芝加哥日報》的著名記者。有一次,幸運的他與胡佛在同一節車廂,對他而言,這是采訪這位著名人物的最好機會。不過他遭遇了一個難題,裏奇有好幾次把話題都轉移到了胡佛最感興趣的事情上,想啟發胡佛說話的欲望,不過胡佛那雙機靈、暗藍色的眼睛告訴他: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的,我根本不感興趣。裏奇感到很苦惱,自己想給比自己年長且位高權重的知名人士留下一個好印象,不過這位知名人士卻對此一點興趣都沒有。在這樣的情形下,裏奇該用什麽方法達到目的呢?就在他毫無辦法的時候,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在新聞采訪中經常使用的溝通策略:對內行故意發表一些外行的錯誤看法,這樣會引發被采訪人反駁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