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子曰:“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張置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
鬼穀子說:“語言有可以模擬的形態,事物有可以類比的規範。既有‘象’和‘比’在,就可以預見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謂‘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謂‘比’就是類比言辭。然後以無形的規律來探求有聲的言辭。引誘對方說出的言辭,如果把捕野獸的這個辦法也應用到人事上,那麽對方也會自己出來的,這就是釣人的‘網’。”
在鬼穀子看來,捕獵時要挖好陷阱、多處撒網,把這個辦法應用到人事上,便是張開釣人之網,等待對方落網、說出實情。假如對方依然沒有說出實情,那就需要變換方法,換用另外一張網,直到對方吐露真言為止。眾所周知,薑太公就是用一張看似沒有鉤和魚餌,但實際上有很多看不見的鉤和魚餌的釣人之網釣到了周文王這條“大魚”,最後借此成就了一番事業。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溪邊遇到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須發斑白,看上去有七八十歲了。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一邊不斷地嘮叨:“快上鉤呀上鉤!願意上鉤的快來上鉤啊!”再一看,老人的魚鉤離水麵有三尺高,而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麵也沒有釣餌。
周文王很是納悶,就走過去跟老人攀談起來。原來這老人姓薑名尚,又名子牙,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後代。在與薑尚的談話中,周文王發現他是一個眼光遠大、學問淵博的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等和方麵都有研究,尤其是對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
薑尚的話句句都說到了文王的心裏,他本來就到處尋找大賢人,眼前這位不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嗎?周文王懇切地對薑尚說:“我們盼望您很久了,請您到我們那裏去,幫助我們治理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