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有“道”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明”言今說
人必須在事上磨煉,根基才穩固;才能靜時心定,動時心也定。
今人得“道”
有一次,一個學生向王陽明請教:“安靜時還覺得心態很好,剛一遇到事心態便不同了,怎麽辦?”
王陽明說:“這是因為隻知道靜養而不用克己的功夫啊!這樣一遇到事,便要‘跌倒’了。人必須在事上磨煉,根基才穩固;才能靜時心定,動時心也定。”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大半出自涵養,小半出自學問。而他的涵養功夫,集中表現於“不動心”,即“心定”。因為心定,遇到任何事,他總是那麽從容自信,處理問題總是那麽頭腦冷靜。
普通人在智能、學問上不一定比那些大人物差,定心的功夫就差多了。功夫最差的人,平時沒事時也定不下心來,非得想出一點事來,讓自己擔心、煩惱、生氣、難過……種種雜念,將一顆心攪得像轉輪上的小白鼠,難得片刻安寧;遇到事更不得了,心裏馬上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產生什麽物質就難說了。最怕產生液化氣、火藥,一點就炸。
功夫高一點的人,平時尚能心態平和,遇到自己的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心情適然,無憂無慮,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事,心裏頭便跑起了馬,塵土飛揚,蹄聲嘚嘚。
功夫再高些的人,善於過濾信息,將擾亂情緒的內容排開,以保持內心的鎮定;或善於分析信息,從有利的一麵看問題,自寬自解。但一旦遇到難以排解的問題,仍會積鬱於心。
功夫再高的人,早就體驗到凡事都有解決辦法,遇事不慌不忙,“舉步徐行靜不嘩”,總能冷靜地分析問題,從不利條件中尋找有利條件以解決問題。功夫修到此等地步,一般夠用了,但跟最高境界還差得很遠。一旦意識到事情確實無法解決,仍難免感到沮喪、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