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有“道”
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明”言今說
如果能反省自己,才能發現自己許多不足之處,哪有功夫責備他人?
今人得“道”
王陽明有一個朋友,經常發脾氣,責怪他人,王陽明提醒他說:“學功夫應該反省自己。如果隻是責怪別人,隻看見別人的不對,看不見自己的差錯。如果能反省自己,才能發現自己許多不足之處,哪有功夫責備他人?舜能化解其弟象的傲氣,其訣竅隻是不看象的不對。如果舜一定要糾正他的奸惡,就看見象的不對了。象是一個傲慢的人,一定不肯示弱,如何感化得了他?”
這個朋友聽了很感動,對平日經常責人的行為感到後悔。王陽明又說:“你今後盡量不要去議論別人的是非,有時忍不住責怪了別人,就要當成犯了一件大錯,盡量改正。”
責備別人是容易的,卻會加重自己的過錯。例如有的老師,不研究學生的心理,不了解學生的興趣,不鑽研教學方法,不訓練口才技巧,講的課幹巴巴的,聽得學生昏昏欲睡,他不怪自己講得不好,反倒責怪學生不愛學習。即使成年人,聽了他的課也難免不厭煩,何況心性活潑的青少年呢?他對自己的要求未免太低了,對別人的要求未免太高了。好比廚師,他不怪自己的廚藝太差,反怪別人挑剔,不吃他的菜,豈不是既不利於人,又加重了自己的錯誤嗎?
在人際交往中,經常犯對自己要求太低、對別人要求太高的錯誤,所以錯的總是對方,而自己則可理直氣壯地責備對方。朋友、夫妻、同事之間,莫不如此。舉一個例子:三國時,許汜和陳登原先關係很好,後來卻斷絕了來往。一天,劉備問起此事:“聽說你和陳登是好朋友,近來怎麽不來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