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有“道”
朋友相處,常見自家不是,方能點化得人之不是。善者固吾師,不善者亦吾師。且如見人多言,吾便自省亦多言否?見人好高,吾自省亦好高否?此便是相觀而善,處處得益。
“明”言今說
朋友相處,經常反省自家的不是,方能點化別人的不是。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師,不好的也是我的老師。例如,看見別人話多,我便反省一下:自己的話也很多嗎?看見別人自高自大,我也反省一下:自己也自高自大嗎?這便是相觀而善,處處得益。
今人得“道”
常人多有“好高”的毛病,眼睛盯在別人的缺點上,愈看愈起輕視心,那些成就偉業的人,在他們眼裏全成了小矮子——劉邦是“小痞子”,劉備是“偽君子”,曹操是“小人”,朱元璋是“暴君”,諸如此類。舉凡王侯將相,名家大師,瞧得上眼的沒幾個人。對身邊人,也是如此,老板有什麽了不起?傻蛋一個;上司有什麽了不起?換個位置我更行。挑剔別人的缺點,對培養優越感有好處,或許也能增強自信,卻錯過了太多學習他人優點的機會;況且,將自信建立在錯覺上,怎麽可能有真正的自信呢?
王陽明建議與朋友交,“常見自家不是”,可謂對症下藥。朋友相處,原本是為了交流感情,不是為了比較誰高誰低;朋友相處,原本是為了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不是為了爭論“我是對的,錯的是你”。常看見自家的不足,你就能“缺什麽補什麽”。朋友確有缺點,“點化”一下也是義務,但是,你首先要讓朋友相信你的真誠。孔子說:“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取信於人才能勸諫別人改正缺點,否則對方會以為你是在毀謗他。你若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朋友怎麽可能相信你的真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