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鬼穀子的局,王陽明的道

慧眼識人,人盡其才

字體:16+-

布“局”有“鬼”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製事。必先察同異之黨;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鬼”局今釋

隻要善於揣度人之權謀和考量人之才能,就能吸引遠近人才為我所用,為統帥者。要造成一種聲勢,製訂事業目標,這是網羅人才的前提,然後考察此人與哪些人意見相同。與哪些人意見不一;考察此人對是與非的判斷;考察此人對內對外的言辭有什麽差別。通過這些可以得知此人的虛實有無。還可以令此人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考察其設謀決斷的能力;還可以問此人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考察其處理人事關係的能力。最後,把以上情況綜合起來加以衡量,就可對此人的綜合素質進行大致的判斷。最值得重視的,是那些具有“可塑性”的人才。對於可塑之才,可以征召,可以聘請,可以使用。

“鬼”局今用

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為國獻寶玉,楚厲王與楚武王有眼無珠,卞和一獻失左足,再獻失右足。幸好賢明的楚文王即位後,主動召卞和進宮,並慧眼識玉,這塊寶玉才沒有被埋沒。楚文王為表彰卞和幾次冒死獻寶,就將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真正有才能潛質的人,往往就像那塊“和氏璧”一樣,一眼看上去平淡無奇,隻有通過有識之士的發現、舉薦和精心培養,才能展現出真正的才華和價值。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祁黃羊,很善於舉薦人才。有一天,晉王問他:“你覺得誰適合做南陽縣令?”他說:“解狐。”晉王奇怪地問:“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他說:“我隻推薦合適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我的仇人。”解狐上任以後,非常稱職,百姓們都很滿意。後來,晉王又問他:“誰做京城的尉官合適呢?”他說:“祁午。”晉王又問:“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他還是說:“我隻推薦合適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我的兒子。”祁午上任後,果然也很稱職。孔子知道這件事後,稱讚他說:“祁黃羊推薦人隻看才能,不論親仇,說出的話經得起事實的考驗,真是個誠實可信、大公無私的人啊!”人們常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明伯樂難找,其實伯樂也難當。如果祁黃羊不從社稷利益出發,他就很難做到唯才是舉了。因此,當好伯樂,必須先做品德高尚的人。人才問題關係到國家興衰之大事,墨子雲:“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財富。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大都是善於用人的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就深諳此道。唐太宗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視選官用人。他求賢若渴,為了改善吏治,爭取各地主集團的支持,他選拔任用了許多有才能的人擔任中央要職。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種地主勢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隨李建成反對他的政敵,有關中軍事貴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門人士。因為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拔人物不私於黨”,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貞觀時期人才濟濟,出現了一批對國家的治理有傑出貢獻的著名將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勣等。這些謀臣猛將為李唐王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了唐朝的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這與“貞觀之治”局麵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