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鬼穀子的局,王陽明的道

建功立業,韜光養晦

字體:16+-

布“局”有“鬼”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鬼”局今釋

自天地有離合變化以來,自始至終必有縫隙,為政者不可不察。要發現縫隙。就要用“捭闔之道”,能用此道的就是聖人。所謂聖人,是以挽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人。假如世間沒有可“抵”之事時,聖人就隱匿在人民中間等待時機;一旦世間出現可“抵”之事,就挺身而出,為國家謀劃。這些謀劃,上可說服君主,下可治理百姓。既依據實際情況,又遵循客觀規律,真可謂天地的守護神。

“鬼”局今用

《論語》記載,一次,孔子和幾位弟子在一起閑聊。孔子讓他們談談自己的誌向。急性子的子路說:“一個千乘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屢受侵犯,又遇饑荒。若讓我治理這個國家,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並懂得做人的道理。”子路的話表明他有建功立業的誌向和氣魄,但孔子隻是微微一笑。接下來,冉求說自己願意當一個小地方官,輪到公西華時,他說:“我不敢說能做什麽,不過願意堅持學習。”三人說完以後,在一邊彈琴的曾皙起身說:“我的誌向嘛,就是在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裏洗洗澡,在野外吹吹風,然後唱著歌兒回家。”孔子感歎道:“我欣賞曾皙的誌向啊!”

孔子漂泊半生,未能施展抱負,晚年則喜讀《易經》,他曾對經中的“潛龍勿用”一語有非常精辟的論述,他說:“潛龍比喻像龍一樣有德有才而隱居的人。世俗改變不了他的節操,他也不追逐功名;從世間隱退不會感到悶悶不樂,不被世人承認也不苦悶。能愉快地實現抱負時,便入世行道;感到憂慮時,便出世隱遁。信念堅定,從不動搖,這樣君子的所為便是潛龍的德性。”“潛龍勿用”,並非無條件的勿用,隻是說條件尚未成熟,不易盲動。人都是要進步的,隻當個看熱鬧的旁觀者還不行,還要參與到現實中去,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這樣才不枉一身的本事。但古人都是反對盲目從政的,如孔子曾評價蘧伯玉說:“蘧伯玉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國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時候,他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時候,就能收斂、隱藏自己。”因此,有誌於從政的人就需要認真觀察。看到“國家政治符合大道”,自己的道義可以得到推行,當然就要積極出來從政,為國家和民眾效力。反之,就要收斂自己的言行而使自己隱藏起來,保持自己的節操,以免自己的高貴品格被玷汙。孔明未遇劉備,自是每日草堂酣睡。此時,除徐庶等幾位好友了解外,誰又相信他真是一條“臥龍”?等到劉備三顧茅廬,一朝風生水起,臥龍躍水而出成為飛龍,不但展示了自己的雄才韜略,也成就了劉備的蜀漢政權,使天下三分,鼎足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