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有“鬼”
巇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巇始有眹,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巇,抵巇之隙為道術用。
“鬼”局今釋
所謂巇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會由小變大。在裂痕剛剛出現時,可以通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通過“抵”使其停止;可以通過“抵”使其變小;可以通過“抵”使其消失;可以通過“抵”而奪取器物,這就是“抵”的原理。當事物出現危機之初,隻有聖人才能知道,而且能單獨知道它的功用,按照事物的變化來說明整理,了解各種計謀,以便觀察對手的細微舉動。萬事萬物在開始時都像秋毫之末一樣微小,力量發展起來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樣宏大。當聖人將行政向外推行時,奸佞小人的一切陰謀詭計,都會被排斥,可見抵原來是一種方法。
“鬼”局今用
要“掃天下”,還須從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件件有益的小事做起。這樣才能抓住每一個可能改變我們命運的機會。
東漢時期,有一個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宅院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把居室打掃幹淨再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後人由此推演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是問題的要害。誠然,一個人有遠大的、崇高的理想,這是很好的。但是,光有“掃天下”的理想,而不去做許許多多切實細致的工作,那麽,他的理想隻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微而著的,按一般規律而言,一個不肯幹“小事”者,很難設想他肯幹“大事”,隻有平時樂於幹“小事”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