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有“鬼”
若命自來,己迎而禦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鬼”局今釋
若受到君主的重用,機遇降臨到自己頭上,就不妨加以把握和利用。但一旦決定離開,就要在危險到來之前放棄權柄。如果在多次嚐試之後,內楗仍不成功,則以急流勇退為佳。
“鬼”局今用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成了吳國的俘虜。後來,勾踐在範蠡、文種等人的輔佐下,勵精圖治,最終打敗了吳國,逼得夫差拔劍自殺。吳國被消滅以後,範蠡辭掉官職,到北方做陶器生意,成了當時有名的大富翁。直到今天,人們還稱他為“陶朱公”。據說,範蠡在離開越國以後,寫了一封信給好朋友文種,勸他舍棄功名富貴,做一個快樂、自由的人。他在信中寫道:“鳥兒們都被射殺光了,再好的弓也要收藏起來;狡猾的兔子死了,獵狗也會被主人殺掉,煮來吃!”文種認為越王對自己十分優待,不會那麽絕情,所以沒有聽從範蠡的建議。不久,越王聽信讒言,懷疑文種對他不忠,真的逼他自殺了。範蠡和文種對待名祿的態度不同,他們的結局對現代人,應該有很深刻的借鑒意義。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終成大業,值得稱道。但他心胸狹窄,連與自己一起同生死、共患難的大臣文種都不放過,令人心寒。範蠡富有先見之明,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才得以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保全自己。相比之下,文種的想法就來免太過天真了。
人是會思想的動物。人的思想有正常和非分之別,正常的思想使人生活愉悅,精神充實,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非分之想是一種非理性的思維活動,企盼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是人思想道德修養的大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不善於克製心中的非分之想,就很容易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