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有了某種失誤,我們點破別人的錯誤時要抱有同情心。這裏的同情不是同情他人的錯誤,而是要考慮對方得知錯誤後的心情,隻有這樣的批評才不會置對方的心理感受於不顧。也就是說,你在點破別人的錯誤時一定要注意維護對方的臉麵,保護他的尊嚴。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過分直率地指出對方的錯誤,等於剝奪了對方的尊嚴,撕破了對方的臉麵,這樣,即使你的意見再好再有用,也難以讓它發揮出“效益”來。因此,隻有對方認識到你是站在他的立場上點破他時,才會接受你的批評並對你表示感謝。
有一個領導找下屬談話:“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一些探討。”“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你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妥。”這兒強調的是某一局部環節,而不是一覽無餘地推及全部,口氣中帶有商量、勸慰的味道。這樣的批評容易讓人接受,從而起到促使其正視問題、改正錯誤的作用。
但如果這樣說:“我看你這輩子是不會好了!”“你真是屢教不改啊!”這可能是出於無奈,恨鐵不成鋼。但對聽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宣判,是很難讓人從心底裏接受的,自然也起不到批評的作用。因此,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留有餘地,否則會適得其反。
批評他人時,不能不顧被批評對象的感受。那種不管別人出了什麽差錯,都要當著眾人的麵給予指正的做法,除了造成被批評者的心理抵觸之外,根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因此,在指出別人錯了的時候,也應該做得高明一些。你可以用若無其事的方式提醒別人,這將會收到神奇的效果。
人際關係大師戴爾卡耐基在與別人相處時,會尊重別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積幾十年研究和體驗之精華,卡耐基向世人展示了在與人相處時避免傷害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