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兒在八歲那年,父親因意外離開了她。母親第二年改嫁給繼父。九歲的陽兒,已經開始記得事情,對於繼父一開始她並不接受。
繼父的話不多,每天在飯桌上,陽兒總是唧唧喳喳地說個不停。繼父總是靜默地扒飯,咀嚼,吞咽。起初,陽兒以為他是討厭自己的,所以不願意理睬她,自始至終連看也不看她一眼!陽兒就故意說得更多,拉著母親說得更起勁。時間長了,繼父還是那樣,也不生氣,陽兒也覺得沒意思了。話也漸漸少了。雖然不和繼父較勁了,但陽兒和他還是保持距離。
有一天,陽兒機械地夾菜,扒飯,咀嚼,不說話。但她還是偷偷地窺視繼父。他的吃飯動作慢了下來,但沒停。過了一會眉頭皺了起來。他開始靜靜地看著陽兒,說了一句話:“你怎麽不說話了?”陽兒根本不想搭理他。他有些著急:“你怎麽了,怎麽不說你的同學?不說你那個超級偶像了?”陽兒呆住了,她的繼父,竟然記得她“嘮叨”的內容。這些,恐怕母親都做不到。他說:“你說的事兒,我都挺愛聽的。”陽兒還是沒說話,繼續吃飯。於是,繼父對母親說:“你看看孩子怎麽了,是不是病了?”母親伸過來手來摸陽兒的額頭,陽兒擋開她的手說:“沒事,我就是困了,所以蔫了。”這是陽兒第一次對繼父有一點好感。
其實繼父一直在刻意和陽兒接近,隻是並不急於表現這些,因為他知道,太直接會使陽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難以接受,他覺得需要時間,而且是自然地培養感情比較好。這是陽兒後來才知道的。
一次,快到放學的時候,天降大雨。陽兒想這下可完了,要被淋成落湯雞回家了。她的書包是防水的,她把它頂在頭頂從教室跑到學校的大門口。陽兒看著街上匆忙的行人,鼓足勇氣,正要再跑。一隻有力的大手拉住了她,同時頭頂的雨水也不見了。她抬頭一看,是繼父。她看著他問:“我媽呢?”意思是好像不該他來,他來接她,她也並不感謝。繼父說:“你媽今天加班,我把你送回家,一會兒再去接她。”陽兒本不想和他靠得那麽近,可是,大雨打得她屈服了,不得不緊縮在雨傘裏。她低頭看到繼父的褲子,已經濕透了。到家後,陽兒進門換上拖鞋,回頭時她看到繼父的後背,他正在往門外甩著雨傘上的水,他的頭發和後麵的衣服全都濕透了。顯然,他把大半個雨傘的空間讓給了陽兒。陽兒沒說什麽,回自己的房間,整理書包。出來的時候,繼父沒有換衣服,而且隻是坐在鞋架旁邊。陽兒禁不住問他:“你怎麽不換衣服?”他的眼睛一亮,特高興地看著她:“我再等一會兒,要出去接你媽,換了白換。”陽兒沒再說什麽,進屋寫她的作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