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他還是個年輕力壯的男人,希望能夠在繁華的北京混上幾年,攢下一筆錢,而後光鮮亮麗地回老家,蓋一所像模像樣的房子。終於在一個春天,他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帶上我和母親坐火車來到北京。
他在陌生的車站買了張地圖,又憑著少得可憐的地理知識,很快在一個名字奇怪的胡同裏安頓下來。我和母親都不知道他具體幹些什麽,他有時會拿一把小蔥回來,有時會帶回一個我不知道如何下口的棉花糖,有時還會給母親捎一小塊布,讓他攢多了給我縫書包用;晚上,他便去租一輛三輪車,到處轉悠著拉客。
6歲的我待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胡同裏,憋得難受,便常常鬧著要與他一起出車。他起初不同意,但最終答應下來。初春的北京,風很大,也很冷。我瑟縮在車裏,披上他的棉大衣,帶上破了兩個洞的帽子,看路上的行人。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聽見他在說話。
他說:“兒子,等著吧,過不了多久,老爸就會給你們娘倆買一套樓房,還會買輛轎車,風風光光地開回老家去。”我在塑料布圍起來的車廂裏,感覺他的話被風撕碎。
那一晚,他騎了幾個小時,也沒有拉到一個客人。而我在他的“專車”裏,凍得大病了一場,將他好不容易攢下的錢全部花光了。
我自此知道,他在外麵並沒有自己吹噓的那樣英勇,而且,那些他捎回家的零碎東西,也不像是勞動的報酬。
有一次,我站在胡同口的馬路上,等他回家吃飯。遠遠地看到他飛快地跑過來,後麵還跟著幾個男人。他拉著我一起七彎八拐地往胡同裏衝去,很快將那幫人甩開了。他在一根電線杆下蹲了許久,氣平了,慘白的臉轉為昔日的黑紅,這才笑著將一把五顏六色的糖豆掏出來,朝我晃晃說:“看,這是今天老爸跟他們賽跑迎來的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