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家長會有一個想法:孩子一旦得了自閉症,用藥物治療是不恰當的,因為精神類藥物對孩子往往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也不可能真正治療自閉症。
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精神類藥物對一些神經問題幹預的有效性。
我們上一節談到,神經遞質屬於腦神經當中的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當這些神經遞質通過腦電圖、腦CT、核磁共振等檢測手段檢測出問題後,神經學家和藥物學家就聯合生產了很多神經類藥物,用於抑製或者激活大腦當中的神經遞質。我們可以看到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的臨床醫生,在臨**常常對於患有精神類疾病、神經症或者自閉症的成人或者兒童,給他們處方這一類的藥物,以此來緩解或者調節這些病人的症狀。
對於家長來說,如果你的孩子通過科學的臨床檢驗、檢測,證明孩子的確在神經發育上出了問題,我們需要通過精神科醫生的診斷,用一些精神類的藥物對孩子的神經係統做一些幹預和調節,這對孩子的腦神經發育是有效的。但是,我們又不能忽略的是,自閉症專家、精神科醫生都認為,僅憑藥物來調節一個人因為神經係統發育的困難或者障礙產生的自閉症症狀,這還不夠,還要通過環境因素來做一些補充性的調節,使症狀獲得全麵的改善。而環境因素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如果孩子得了自閉症,家長需要重視搶救性康複治療方案。
所謂搶救性康複治療方案,是指在孩子越小發現自閉症傾向或者被診斷為自閉症,家長越要多維地了解孩子自身發育和教養環境的影響和交互作用,要把藥物治療和社會環境的養育因素同時帶入,這對孩子的康複是非常有幫助的。而環境因素主要就是我們在第一部分強調的父母的角色和功能、父母和孩子的互動要素以及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