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學中的做人道理

13

字體:16+-

持戒應以律己為要

假如你每天看到眾生的過錯和是非,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律人先要律己,不要光拿戒律去律人,天天隻見別人不對,不見自己不對。

倓虛大師談到弘一大師平素持戒的功夫,就是以律己為要。嘴裏不批評別人,不說人是非長短。即使是他的學生,一天到晚跟在他身邊,做錯了事他也不說。如果有人犯律或做錯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飯。不吃飯並不是存心給人嘔氣,而是在替那位做錯事的人懺悔,恨自己的德行不能去感化他。他的學生和常跟他在一塊的人,都很了解他的脾氣,每逢他不吃飯時,就知道有做錯的事或說錯的話,趕緊想法改正。一次兩次,一天兩天,一直等到你把錯改正過來之後,他才吃飯,對於你的錯處,讓你自己去說,他一句也不開口。平素弘一大師常常和別人說:戒律是拿來“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有些人不用戒律來“律己”而去“律人”,這就失去戒律的意義了。

“自我約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話題,早在古代,就有“克己複禮”、“吾日三省吾身”等關於自我約束的觀點,這也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傳統美德逐漸淡了,人們都不太在意了。

水倒在杯子裏,我們就能端著杯子喝水,而如果杯子打破的話,水就會流得到處都是。因此杯子對於水而言就是一種約束。人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約束,每個人都隨心所欲地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自然環境、社會秩序被任意破壞,家不像家、單位不像單位,文明不複存在,這種沒有限製“自由”的產生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得不到公平公正的自由,那將會是一個多麽危險的世界!

學會約束自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要有自製、自律的能力,其中的關鍵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