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二孩媽媽要讀的心理學

幫助倆寶建立規則,形成責任感

字體:16+-

前文說過,當孩子有一定能力且問題也不那麽複雜的時候,他們會想辦法製訂規則,盡管這種規則誕生時他們正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但是,隻要能對他們的相處起到積極的作用,那就是好的規則。那麽,當孩子能力不足,且問題頻繁出現並非常複雜的時候呢?父母難道還要作壁上觀,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們陷入更加劇烈的紛爭之中,直到鬧得不可開交,結果也不可收拾嗎?當然不是。盡管手足親情是與生俱來的,且要經得起各種考驗,但是,在必要情況下,父母還是應該盡量幫助孩子們維護手足之情,使孩子們形成對彼此的責任感,也讓手足關係發展得更加順利,手足親情更加深厚濃醇。

在二孩家庭中,如果兩個孩子不是雙胞胎,那麽總會有一定的年齡差距,所以,針對各個孩子的規則是有所區別的。例如,一歲半的妹妹還需要媽媽喂飯,但是五歲的姐姐必須獨立吃飯。對於這樣的不同規則和待遇,五歲的姐姐剛好處於自我意識發展的敏感期,所以難免會對媽媽提出意見:“媽媽,為何妹妹可以坐在你的懷裏,讓你喂飯,我卻不能呢?”對於孩子的這個問題,大多數媽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妹妹還小,你像妹妹這麽大的時候,也是坐在媽媽的腿上,由媽媽喂飯的。”這是理性的回答,完全符合情理,對於成人而言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隻有五歲的姐姐而言,盡管媽媽說得合情合理,她卻不能理解。在這種不理解的狀態下,姐姐難免會感到內心憤憤不平,也會覺得媽媽偏向妹妹。那麽,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很多父母都陷入過這樣的困境,一則要照顧小寶,二則要照顧大寶的情緒,還要想方設法說服大寶不要和小寶爭風吃醋,但是,這談何容易!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思維方式,叫作逆向思維,簡而言之,就是告訴人們,如果正門走不通,可以走後門。那麽,當父母調整思維、逆向考慮時,會有怎樣的驚喜發現呢?大多數父母都會一拍腦門,如果既不想讓大寶的行為倒退,又沒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同時照顧兩個孩子,為何不拔高對二寶的要求,讓二寶遵從大寶的行為規則呢?看到這裏,很多父母一定會驚呼:怎麽可能,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特別大呢?然而,如果二寶一歲半、大寶已經十幾歲了,那麽大寶自然不會強求媽媽也要像喂二寶那樣給他喂飯菜。所以,我們這裏討論的情況,就是大寶和二寶年齡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提升對二寶的要求,讓二寶也以大寶的行為規則為準。有的父母擔心二寶不會好好吃飯,其實,孩子餓了,自然就會吃飯,七八個月的孩子就會本能地把食物塞入嘴巴,所以,媽媽隻要保證提供給二寶的食物是安全的,不會導致危險發生,並作好心理準備接受二寶把餐桌弄得亂七八糟的情況,就沒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