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降臨,必然給每一個家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爸爸媽媽一定還記得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驚奇和喜悅。轉眼之間,已經有了當父母經驗的他們,又迎來了第二個孩子的出生。這一次,因為有了迎接第一個孩子的經驗,他們多了些喜悅,而少了些驚奇。看著和小時候的老大頗有幾分相似的老二,相信每一對爸爸媽媽心中都會感到由衷地安慰:即使父母老去,你們作為手足也能相依相伴。
的確,父母再愛孩子,也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更不可能永遠庇護孩子成長。愛人之間愛得情深意切,卻要等到緣分到來才能相識,也可能會在緣分散盡之後形同陌路,所以,真正能夠陪伴孩子一生一世的,隻有兄弟姐妹,隻有手足之情。有多少父母下定決心承受巨大的壓力要老二,隻是為了讓孩子多一個手足,即使走到人生暮年,孩子也能有同胞的兄弟姐妹可以相互依靠和扶持。
然而,孩子小時候並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常常因為弟弟或者妹妹的出生而對爸爸媽媽心懷嫌隙,覺得爸爸媽媽一定是不愛自己,所以才會要一個新的孩子。等到弟弟妹妹漸漸長大,他們又因為爸爸媽媽在處理他們兄弟姐妹間的矛盾時不能做到他們心目中的公平公正而指責爸爸媽媽失之偏頗,有所偏愛。實際上,這些都冤枉了爸爸媽媽。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如此之大,除非是為了唯一的孩子考慮,否則,有多少父母願意再生養一個孩子,導致自己壓力山大呢?還有很多年輕的父母決定“丁克”,享受自由自在、瀟灑愜意的二人世界,而不願意為了養育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很多二孩父母,在萌生生養二孩的想法之初,隻是為了讓孩子多個伴,擁有“終身伴侶”的陪伴。
隨著二孩的出生,父母還要麵對更多的衝突與矛盾。不管作為哥哥姐姐的老大多麽歡迎弟弟或者妹妹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頻繁地與弟弟或者妹妹之間發生矛盾與衝突。曾經有人進行過粗略的統計,兩歲到七歲的兄弟姐妹之間發生矛盾的頻率在每小時六次之多,而在三歲到七歲的兄弟姐妹之間,每小時發生矛盾的頻率也高達三次之多。正因為如此,很多家有二孩的父母才無奈地抱怨:倆孩子就不能在一起玩,否則十分鍾肯定就打起來。然而,正是這樣的打打鬧鬧,驅散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寂寞和無聊,也讓孩子們彼此之間手足情深。獨生子女之所以孤獨寂寞,就是因為沒有手足打打鬧鬧,缺少同齡人的陪伴。曾經有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在幼年時期與家人之間形成的人際關係,將會對他人成年之後的人際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還有一項針對青少年進行的心理研究指出,很多與異性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會表現出明顯的性別特質。曾經,有些父母擔心有異性兄弟姐妹的孩子性別特質不會那麽明顯,而是會因為受到異性兄弟姐妹的影響而趨於中性,其實不然,事實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在異性兄弟姐妹的對比之下,他們不但學會了與異性相處,也學會了更加強化自己作為男性或者女性的性格特質,這非常有利於他們成年之後展開社會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