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講《莊子》寓言“黃帝論樂”
把所有事情看成已經過去,跳過事情直接做人。
黃帝論音樂之道
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複聞之怠,卒聞之而惑,****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女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一死一生,一憤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女故懼也。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穀滿穀,在坑滿坑。……女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曳,幽昏而無聲。”(《莊子·天運》)
莊子說:
北門成聽見黃帝在廣漠的原野上演奏成池樂曲,開始時感到驚懼,再聽時覺得鬆弛。聽到最後卻覺得迷惑,精神恍惚,疑惑不定,不知所措,便問黃帝這是為何?
黃帝說:
“我以人情來彈奏樂曲,以天理來伴演,以仁義來運行,以天道來確立。樂聲終結而尋不著結尾,樂聲開始而尋不著起頭,一時消逝一時興作。一時停止一時升起,變化方式無窮無盡,所以你感到驚懼。
“我又用陰陽交和來演奏,用日月光輝來燭照,約製情欲,凝守精神,樂聲悠揚,節奏明朗,形體充滿而內心卻又好像不複存在,所以你覺得鬆弛。
“我用忘情忘我的境界來演奏,用自然的節奏加以調和,音調混同馳逐相輔相生。如眾樂齊奏而不見形跡,昏暗而無聲響,處於幽暗的境界,或以為它消逝,或以為它興起,或以為它實在,或以為它虛華。所以你迷惑不解。迷惑才醇和無識,才合於道,到這境地,就與道融合相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