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講《莊子》寓言“老子教孔子”
大道不可以外求,要自求吾心,直接為道。
孔子見老子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
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莊子·天運》)
莊子說:
孔子五十一歲仍未得“道”,便往南拜見老子,說:“我從氣運上去尋道,五年來沒有得到。從陰陽變化去尋求,十二年也沒得道。”
老子說:“道不能用來奉獻,也不能給予。至人對仁隻是借路,對義隻是暫住,這樣才能探求內心真實的遨遊。”
孔子見了老子回家,三天不說話,弟子問:“先生對老子有什麽話嗎?”
孔子說:“我如今見到龍了,他有屍體般的安定和像龍一樣的神情飛揚。我哪裏對他能有什麽話。”
孔子有一次又對老子說:“我研究了《詩》、《書》、《禮》、《樂》、《易》、《春秋》,拿去見七十二國君,以講解先王的道理,卻無人采用,是何緣故呢?”
老子說:“六經不過是先王留下的遺跡,而非遺跡本原,如果得道,無論怎樣都行,失去道無論如何都不行。”
孔子不出門已有三月,終於得道。
自求吾心
莊子這個故事借老子與孔子的對話,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道不可以外求,要自求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