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史學心機

3.小人道長

字體:16+-

《梁書·武帝本紀》對梁武帝晚年的腐敗政局曾有如下評論:

梁武帝“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挾朋樹黨,政以賄成,服冕乘軒,由其掌握。是以朝經混亂,賞罰無章。‘小人道長’,抑此之謂也。”

朱異,字彥和,吳郡錢塘(今浙江紹興)人。他自二十一歲入仕起,“曆官自員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自右衛率至領軍,四職並驅鹵薄”,身死之後還被破例追贈為尚書右仆射,以宰相之名入葬。這份榮耀,堪稱南朝以來出身素族的大臣所少有;他還以中書通事舍人之職而“居權要三十餘年”,特別是在524年以後,朱異更是權傾朝野,“掌機密,其軍旅謀謨,方鎮改換、朝儀國典、詔誥敕書,並典掌之。每四方表疏,當局簿領,諮詳情斷,填委於前”。這種情況,也實為南朝以來曆代大臣所僅見。

據《梁書·朱異傳》載,朱異曾從名師“遍治五經,尤明《禮》、《易》,涉獵文史,兼通雜藝,博奕書算,皆其所長”。在梁武帝信用的大臣當中,朱異是以“文華敏洽”、擅長吏事,“甚嫻軍國故實”而著名的。他在代替梁武帝草擬詔誥或批答章奏時,經常是“屬辭落紙,覽事下議,縱橫毓贍,不暫停筆,頃刻之間,諸事便了”。這種博學多才的素質和辦事幹練快捷的作風,使他成為梁武帝最得力的助手。《南史·朱異傳》說他的“在內省十餘年未嚐被譴”,正是他深為梁武帝寵信的一個證明。

然而,如此心智不凡,才華橫溢的朱異卻有一個致命的惡習,這就是“善窺人主曲意,能阿諛以承上旨”。有一件小事情,很能說明他的這個特點。

大同六年(540年)時,朱異已經貴為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政務,可說是“日理萬機”。然而有一天朱異卻鄭重其事地向武帝請求,要在儀賢堂內設學,主講《老子義》。梁武帝欣然同意。朱異開講之日,“朝士及道俗聽者千餘人,為一時之盛。”此事過後不久,朱異又在建康城西的士林館內宣講起《禮記·中庸義》。朱異何以在百忙之中又如此熱衷於講學授徒之事?原因在於,他所宣講的這兩篇著作,全都是出自梁武帝之手!講授當朝天子的著作,既可借歌頌梁武帝的精思睿智之機大獻其媚,又可順便抬高自己的身價,這種一舉兩得的好事,他當然要不辭辛勞地搶著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