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史學心機

5.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字體:16+-

孔子說:“君子講大信,卻不講小信。”孔子還說:“遵從的諾言若是符合道義,就可以履行。”孟子也講,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意思是說為了成就大的事業,一些小的方麵可以不必計較。正如司馬遷所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由此看來,應當看重的是是否合乎道義,至於諾言,則不一定非要履行。

齊國攻打燕國,奪得了十座城池。燕王派蘇秦出使遊說齊王,齊國把十座城池又歸還給燕國。蘇秦回到燕國後,國內有人在燕王麵前毀謗蘇秦說:“蘇秦是賣國賊,一向翻雲覆雨,恐怕將來他會作亂。”燕王內心也有意疏遠他,不想再重用他了。蘇秦恐怕被加罪,入見燕王說:“我原本隻是東周王城郊外的一個粗人,沒有一點功勞,而大王卻在宗廟之內隆重地授予了我官職,在朝廷內給予我很高的禮遇。而今,我為大王退去齊國的軍隊,收回了十城的國土,建立了大功,本應加深大王對我的信任才對。可我如今歸來,大王卻並不加官晉爵給我,看來有人用不守信用的罪名在您麵前誣蔑過我。我的不守信用,卻正是大王的福分啊!要是我像古代的尾生、伯夷、曾參那樣講求信義,身兼三人的高潔品行來侍奉大王,您覺得怎樣?”燕王說:“那當然好啦!”蘇秦說:“要是有這樣品行的臣子,就不會來侍奉您了。若我像曾參一樣孝敬父母,不離父母身邊,連在外麵過夜都不肯,又怎會不遠千裏來侍奉弱小的燕國,效忠地位並不穩固的國王呢?若我如伯夷—樣清廉,為了道義之名而不願做孤竹國國君的繼承人,也不去當周武王的臣子,而甘心餓死在首陽山,您又怎能讓我步行千裏到齊國遊說,建功立業獲取功名富貴呢?若像尾生一樣守信用,寧願淹死在橋梁柱子上,也決不失約。這樣的人,他怎肯極力吹捧燕國、秦國的聲威而嚇退齊國強大的軍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