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第一印象心理學

放下清高的架子,隨和親切路好走

字體:16+-

我們在與人交往時,一定要看清對方的身份,到什麽山唱什麽歌,這樣才能順利被對方接納。對於一個初識者,最好不要刻意顯出自己的深刻,寧可讓對方認為你是個善良的普通人。假如一開始你就不能與他人處於同等的地位,對方便很難對你產生好感。如果你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

一般說來,不要對一個無職業的人去傳播什麽領導藝術;對一個普通工人或農民,不要擺出知識分子的架子,否則滿口之乎者也,肯定會讓對方滿頭霧水,更別說會接受你了;要是遇見文化修養較高的人,也不能開口就一副江湖氣,否則容易引起反感,更無法獲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在學術會上,與會者都是專家教授,如果你僅僅是一個剛剛入門的初學者,卻在會上誇誇其談,搬門弄斧,難免會跌跟頭。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在與人說話交流時,一定要根據對方的身份選用不同的說話策略,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事實上,越是那些偉大的人物,越是親切隨和接地氣,不論在什麽環境中都能收放自如。

1953年平6月28日,毛主席到北京市郊區魚池村視察。他走訪的第一家,主人名叫張振。走進院裏,毛主席就噓寒問暖,他摸著院子裏晾的一床露棉花的破被套問,冬天蓋這樣的被子薄不薄?又走進屋裏問,冬天燒不燒炕?家裏幾口人?都叫什麽名字?多大年紀?小孩子上學沒有?莊稼長得好不好?當問到糧食夠吃不夠吃時,張振如實回答:“過去吃野菜,現在有吃的啦,不過還不大好,荒月還要吃些白菜團子。”毛主席點點頭,安慰他說:“不用急,生活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毛主席對不同的人擅長說不同的話,講究話語的形式與自己和對方的身份相符,既得體又恰當,更把自己與鄉親的距離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