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位進化論:天子們的忐忑與哀愁

西軍

字體:16+-

種師道,山西人,長期帶領大宋常備正規軍,戰鬥在西北對抗西夏和西羌的作戰一線。他一手栽培的部隊“西軍”,是當時所有勤王隊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

西軍的全稱是“西北禁軍”,是當時大宋全境三支常備禁軍之一。

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北宋時期的兵製。

北宋自趙匡胤立國,長期以來,在宏觀治國方略上,重文而輕武;在微觀軍事部署上,重中央而輕地方。當年的趙匡胤,為了防止地方軍頭作亂,從而重蹈晚唐藩鎮割據的覆轍,索性把地方州府軍隊的精壯,全部收歸中央所有,由朝廷統一編製訓練,而稱為“禁軍”;禁軍抽調之後,地方州府上剩下的老弱病殘,統統被劃歸“廂軍”。廂軍名義上是地方軍隊,實際上由於國家重視程度不夠,缺糧少餉,後來慢慢淪落為種草養花、殺豬喂牛的雜務兵;在更加邊遠的鄉鎮,則存在著“鄉兵”。鄉兵也就是民兵,兵力雖然不少,但並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而鄉兵本身也並沒有脫離生產勞作,基本上是放下刀槍拿起鋤頭,脫下軍裝就是本本分分的農民。

總而言之,北宋的部隊,廂軍和鄉兵都是“打醬油”為主,隻有禁軍才稱得上是正規軍,而且是常備的職業正規軍。

《水滸傳》中動不動就講“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實際上禁軍數量的頂峰也確實有八十萬之多,隻是這麽多的禁軍,絕對不會全部布置在東京汴梁。北宋末年的禁軍按照地域,分成了河北禁軍、西北禁軍和中央禁軍。河北禁軍主要防備北方的遼國契丹人,西北禁軍主要防備西夏黨項人,中央禁軍主要拱衛京師而歸朝廷直屬,是禁軍中的機動部隊。

在三大禁軍之中,當時實力最強的就是“西北禁軍”。西軍長期駐守在西北軍事一線,兵源中既有漢人也有少數民族。這樣混編的一支部隊,戰鬥作風極其強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堪稱一流。西軍中的大部分士兵,世代作為大宋的職業軍人,因此有著與生俱來的國家榮譽感,在作戰中勇冠三軍,視死如歸。比如《楊家將》中的“十二寡婦征西”,其實也不完全是虛構。真實曆史中的“西軍”,年輕士兵們常年外出打仗,有時候會成建製地為國捐軀。而剩下的小寡婦們,在自己的男人們戰死之後,一則需要為男人們守節,二則寡婦們經常聚居在一起生活,形成一種女人們互幫互助的全新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