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麵子是人的一種無可厚非的正常心理,誰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然而,人們通常在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之後,還希望獲得更多的認可,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掉進愛慕虛榮的怪圈裏。
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民族的特征之一就是重人情,愛麵子。”的確,要麵子,是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接受的教育,比如,長輩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訓示:“別丟我們的臉!”這就使要麵子的觀念根植在我們的腦子裏,仿佛麵子才是我們最看重的。
俗話說,死要麵子活受罪。誰都知道這個道理,但現實中卻有許多人“明知故犯”,他們時刻注意自己的麵子,時刻牢記千萬不能失掉自己的麵子,即使為此撐得多麽辛苦,也在所不惜。
有一個人做生意失敗了,但是他仍然極力維持原有的排場,唯恐別人看出他的失意。為了能重新站起來,他經常請人吃飯,拉攏關係。宴會時,他租用私家車去接賓客,並請了兩個鍾點工扮作女傭,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嚴厲的眼光製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搶菜。雖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打開櫃中最後一瓶XO。當那些心裏有數的客人酒足飯飽告辭離去時,每一個人都熱烈地致謝,並露出同情的目光,卻沒有一個主動提出幫助。
用錢買來的麵子是華而不實的,讓人一眼就能看穿這個人內心的貧乏。和這類人一樣,許多愛慕虛榮的人,不過也是想借外表的華美來遮掩他們低劣的心理罷了。
在我們的生活領域,“死要麵子活受罪”的行為並非個別現象。比如,有的人明明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卻硬要買高檔的奢侈品;有的人本來沒多大的能力,卻四處吹噓自己如何如何有能耐;有的人分明隻有那麽丁點兒文化,卻裝出一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模樣;有的人隻要讓一步就能解決糾紛,因為抹不開麵子,卻非要大打出手,因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鬧上法庭……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好虛榮、要麵子是攀比心理的伴生物。愛慕虛榮的人總是懷著一種不比別人差或超過別人的心理來顯示自己的價值。其實,這種不務實際的想法,等於為自己設置了障礙。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以己之短,追慕他人所長,常常力所不及。如果能夠摒棄這種以虛假的幻象來掩蓋自己的攀比心理,就會正確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不再為自己不如別人而苦惱。我們隻有具備了這種心態,才能徹底擺脫苦惱,瀟灑麵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