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感受產生的主體,每個人都與感受進行著博弈,這場博弈的結果就是勝出者占據主導地位,控製對方。那麽,到底是我們控製感受,還是感受控製我們呢?其實不必為這個問題過於糾結,因為這兩種可能性都會發生。如果我們被感受控製,那麽我們就會表現出行為衝動感性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夠控製感受,那麽我們就會變得理智穩重,能夠控製好自己。顯而易見,很多人都希望做到後麵這一點,但是本能卻往往驅使我們傾向於前者。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情緒所控製,並且以此作為拙劣的借口來為自己的惡劣言行開脫。實際上,這隻是因為我們不能主宰和駕馭感受。真正好的做法,應該是用心感受,傾聽接納,並且在感受中獲得學習和成長,這樣我們才能慎重地思考,謹慎地行事,即使在麵對最困難的狀況時,也依然能夠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選擇。
在婚姻破裂之後,我們與對方一起擁有孩子。為了孩子,我們還會常常取得聯係,那麽如何才能給予孩子適度的愛,也給予孩子更好的幫助呢?這就需要我們正視自己的感受,並且能夠掌控自己的感受。
和丈夫離婚之後,小米一直帶著女兒生活。女兒非常依賴小米,離婚的時候女兒才3歲,在小米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女兒漸漸長大了,現在已經步入了小學一年級,成為了一年級的小豆包。看著女兒小小的身影倔強地走向學校,小米感動得熱淚盈眶,她知道自己的付出終於有了結果。
每隔一個周末,爸爸就會接女兒去住兩天,這是小米與前夫約定好的。雖然她怨恨前夫婚內出軌給她帶來了傷害,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剝奪女兒享受父愛的權利。自從上了一年級之後,小米發現女兒與爸爸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原本女兒隻要離開小米兩天,就會非常想念小米,但是這一次,爸爸帶她去了上海迪斯尼玩,所以小米周日晚上去接女兒的時候,女兒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迫不及待地撲到小米的懷抱裏,這讓小米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