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慈悲力無窮

慈悲心

字體:16+-

培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為眾精神,也就是尊重生命、共存共榮。篤信佛教的鄭先生,為人樂善好施,平日公餘之暇,都會到別人家裏收剩飯剩菜,再帶回家放進廚餘桶。蓄積到一定的量,便將這些剩飯剩菜,用小卡車運出去。如此日複一日,風雨無阻。一段時間後,隔壁鄰居對他的行徑生起疑惑:“他把這許多剩飯剩菜載到哪裏去?”“會不會造成環境汙染?”“會不會有毒,傷害到其他生命?”種種疑團如蔓草滋長。鄰居為一探究竟,於是趁他用小卡車運載剩飯剩菜時,悄然尾隨在後。

鄭先生把小卡車行駛到郊外一個鐵絲網圍著的地方,同一時間,鄰居們也偷偷跟隨而至。大家爭相探頭觀望,赫然發現裏頭有上百隻流浪狗,嗷嗷待哺。隻見他細心喂食,生怕有哪隻給遺漏掉,給餓著了。

原來鄭先生生怕這些野狗為人宰殺,因而收養它們。然而,自己沒有優渥的經濟能力可以喂食流浪狗,才到處收集剩飯剩菜。明白事情原委後,鄰居們心中的疑團霎時煙消雲散,對於鄭先生的善舉,更是稱讚有加。

鄭先生不求名,不求讚美,不四處標榜地行善,是慈悲心的表現。“慈悲”是佛道的根本,佛陀教導弟子要培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為眾精神,也就是尊重生命、共存共榮,以一種無對待的心,利樂有情,不僅僅是對人,對待生物更是。《法華經》便說:“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增一阿含經》也提到:“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

對待世間萬物,若抱持事不關己的心態,則無法自心中生起慈悲。唯有相互體諒,彼此包容,慈悲心才易滋長、萌芽,進而能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