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千人頭上坐,先在萬人腳下行。大唐王朝不但是我國曆史上最富強的盛世,也是佛教的黃金時代。當時佛教已開展出大乘八大宗派,禪宗更形成了“一花開五葉”的繁榮局麵。其中,溈仰宗的開山祖師溈山靈祐所作的《溈山警策》,被禪門列為“佛祖三經”之一。溈山禪師常告誡弟子,不要被外界假相所迷惑,他更發願做水牯牛,服務世間有情,親身體現不耽假相的真精神。
溈山禪師要圓寂的時候,弟子百般不舍地問:“師父!您涅槃之後將往生何處?”
“老僧百年之後要到山下農家出生,做頭水牯牛,為眾生作馬牛。”
“哎呀!師父這麽有修行,怎麽會投胎做畜生呢?”弟子們詫異萬分。
“你們在水牯牛的左腋下找到‘溈山靈祐僧’五個字,那就是我。”
弟子們以為老和尚隻是一句戲言、一句機鋒,未料禪師圓寂不久,山下果真有一頭牛,左邊腋下確實有師父的名字。弟子們不忍水牯牛耕作,便將它買回去,讓它吃好的、住好的。說也奇怪,水牯牛卻寸草不進、滴水不喝,麵帶憂愁,急得弟子們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人表示:“師父不是常說‘欲為諸佛龍象,先作眾生馬牛’,要在佛教裏成為有用的人,就要先發心服務、奉獻自己,作眾生馬牛。”大家決議將水牯牛送還農家,滿足師父的大願。水牯牛工作之後,才開始繼續吃草。
所謂“想要千人頭上坐,先在萬人腳下行”,唯有先做眾生的“馬牛”,才能成為頂尖的“龍象”;唯有奉獻付出,才見黃澄澄的麥穗晃耀。溈山禪師所願所行,不但奉勸佛教徒要為社會服務,更希望佛門弟子效法溈山靈祐禪師,具足菩薩道的精神,慈悲救世的熱忱,為眾生,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有情無情、有緣無緣眾生,盡心盡力“做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