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看事,都不能從表麵下判斷。隋朝有位吏部侍郎叫薛道衡,一天他到鍾山開善寺去參訪,迎麵走來一位小沙彌。薛道衡突然動了一念,想考考這位小沙彌,於是上前問道:“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小沙彌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意思是金剛圓睜雙目,才能夠降伏四魔;菩薩低眉善目,在六道中大發慈悲。薛道衡聽了這句話,感到很驚訝,一個小沙彌都有如此敏捷的才思,更何況大法師呢,於是不敢再隨意問難。
“金剛怒目”象征威力的折服,“菩薩低眉”代表慈悲的攝受,兩者雖然展現出的不同相貌,但都是針對眾生根機而顯現的應化,都是度眾的無上方便法門,所以佛教裏無論是金剛怒目或菩薩低眉,都涵容了無量的慈悲。尤其,臨濟門下的棒喝教育,更能說明這個道理。看看禪師們個個瞠目喝斥,雖然外表像似怒目金剛,但內心裏殷殷期盼弟子悟道的心情,卻是菩薩的慈悲心腸。
家庭裏的慈母猶如慈心低眉的菩薩,嚴父如同怒目護法的金剛。雙親們日日夜夜、無有休息地守護家庭、照顧兒女。此外,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也有許多怒目金剛和慈心菩薩,隻不過一般人很容易從外相上做錯誤的判別,總認為大聲喝斥、表情凶惡的是壞人,低聲細語、慈眉善目的是好人。事實上,有些人表麵雖然是刀子嘴,卻有豆腐般的柔軟心腸,因此無論看人、看事,都不能從表麵下判斷,也要看其背後的用心。如果能夠了解到這一點,許多主管下屬、婆媳之間的相處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接受低眉善目的菩薩,對於護法怒目的金剛也別急著排斥、拒絕,或許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寶貴的經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