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成就自己:讓奮鬥改變命運

做個胸懷大誌的人

字體:16+-

胸懷大誌是取得成功的動力。如果胸無大誌、得過且過、安於現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長期如此,一生難免要碌碌無為。相反,心裏裝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心中總是想象著自己將來要成大事、出大名,並且一直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的人,往往總能功成名就。

從青年時代開始,北宋的範仲淹就立誌做一個有益於天下的人。他少年時家境貧寒,常常隻能吃到稀粥和鹹菜。但他發奮自學,誌向遠大。每當議論到天下大事,他總是慷慨激昂、熱血沸騰。他辦事負責,剛直不阿,在朝廷為官後,他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

雖然如此,但他毫不在意,依然不斷直諫。3年後複職,又擔任對付西夏的軍事重任。路過京師時,宋仁宗勸他同呂夷簡破除前嫌。範仲淹鄭重地說:“我從前議論的是國家大事,同呂夷簡並無芥蒂。”

後來,範仲淹和呂夷簡兩人的關係果然和好如初。

1038年冬,西夏統治者元昊自稱皇帝,向宋朝的領土發動進攻。西夏是西北羌族建立的政權,統治者曆來為宋朝廷封以官職。元昊稱帝時,朝廷決定免去他的官職,派範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會同韓倚主持對西夏的防務。

範仲淹到陝西後不久,就前往同西夏對峙的前沿地帶。那裏不久前曾遭受過西夏的進攻,人心不安定,隨時準備逃亡。朝廷派去的官員,都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避免前去。範仲淹卻決定親自留下來,負責延州一帶的防務。

對於西夏的侵擾,北宋朝廷多數官員主張發兵征討。範仲淹根據當時陝西戰備不足,風沙之區難於作戰、難於取勝的情勢,一反眾議,主張采取“招撫”政策,以防禦為主,盡量使他們安居樂業。對少數民族首領率眾歸附的,範仲淹總是以誠相待。由此團結了邊境羌族等各少數民族,羌人尊稱他為“龍圖老子”,西夏人也說他“胸中自有數萬甲兵”,西夏軍隊也不敢輕易發動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