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人說:艱難、困苦、勞累、失敗是磨礪人才的磨石。
1981年高中畢業的張連芬在一家街道工廠工作。後來這家民辦小廠越來越不景氣,張連芬不得不回家待業。失業的痛苦對於初涉人世的她來說,不幸於一場意外災禍。痛定思痛後,張連芬開始反省自己:別人留用並不是全靠後門,自己下崗實在是拘限於貧乏的專業知識。為此,張連芬擬訂了自學計劃。她開始腳踏實地地學財會、公關、微機、汽車駕駛。她認識到,命運總是為有頭腦的人準備著的。
上世紀80年代的城市正是建築行業大展身手的時候,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而與建築配套的運輸業卻沒能跟上腳步。張連芬看準這個市場空檔,衝破重重阻力,拿出2000元積蓄並借了4000元買了一台舊貨車跑運輸,對男人來講這都是一種極艱苦的活計,何況一個女人?張連芬起早貪黑地幹著,有時跑長途好幾天在外;餓了啃塊硬饅頭,吃口鹹菜,困了在車上打個盹。功夫不負有人心,一段時間後,她由l台車發展到5台,由建築運輸發展到糧食、蔬菜、舊貨運輸等多方麵。下崗後的張連芬正是用堅強不屈的意誌戰勝了困境,積極努力用知識武裝了自己,靠學得的一技之長創造了成功的機會。
一年後,張連芬已經完全擺脫了困境,開始了創業發展。善於把握商機的張連芬立即把目光投向了飲食業,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於1991年3月建立了沈陽佳陵費品采購站,從許多食品、飲料廠家以廠價進其產品,然後在陵東市場對外批發。張連芬利用消費熱點薄利多銷的舉措頗受歡迎,采購站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很快采購站又增加了酒水批發業務,並於1993年成立了頤園食品經銷公司。
1994年初,她得知位於皇姑區華山路一個商店要轉兌,張連芬決定買過來。可是賣方說已有了買主,張連芬當機立斷,以高出對方的價格買了下來。她要把它改建為酒店,經營餐飲業。當時的市麵上,餐飲酒樓林立,競爭激烈殘酷,不少酒家紛紛倒閉,而且各種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令許多有經驗的商家都難以應付。酒店業陷入低潮是競爭水平不高所致,錢越難賺,越有人能賺錢。隻要有良好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在低潮中一樣可以闖出新天地。1994年3月,經過一番擴建裝修,“金運”大酒店在鞭炮聲中正式營業,張連芬和員工熱情地迎送著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