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個生活哲理

14.善於抓住社會變化的機遇

字體:16+-

有句話說:機遇青眯每一個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把握機遇。

陸肇天夫婦是60年代從中國內地到香港的移民,既無第二代創業者多少得到父蔭和良好的現成社會關係基礎,又無本地企業者已在商場血戰多年積累的經驗,完全是披荊斬棘,曆嚐艱辛,闖出道路,白手起家,最終創業有成。

當有人問陸肇天成功的乞討訣時,他笑了:“抓住社會變化的機遇,成為時代浪尖的弄潮兒。

陸肇天剛到香港時,由於內地資曆香港不予承認,所以被迫出賣體力,做小生意。最後他從一筆刀片定單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終於辦起了陸氏實業公司。

陸氏實業公司第一次騰飛是在1976年。當時正是電子計算器萌芽之時,許多大廠家看到這一產品,但拿不準,猶豫不敢上手,想觀察清楚再下決心。但陸肇天的小公司卻沒有那麽多顧慮、猶豫,看準這是投入電子計算器市場的有利時機,全力以赴,抓緊生產液晶電子計算器。正因為他先人一著,競爭者少,在市場上放韁馳騁,獲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場飽和,陸氏已經飽食遠飛,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為公司下一步發展打下了新的基礎。

1979年,機會又一次來臨。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陸肇天得力於來自內地的生活經驗,看準了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和進行合作的有利時機,看到內地勞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近在咫尺,以及對外優惠的有利條件,立即與內地開展合作。

在內地經過一番市場調查,陸肇天看到電視機是內地人民生活電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龐大的需求市場,於是他調集人力,物力,財力率先生產黑白電視機,大量投入當時的內地市場,從而獲取極大成功。及至內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於1981年及時轉產彩色電視機。由於已建立起內地市場的良好關係,公司營業額一直穩步上升。產品擁有廣闊、穩定可靠的內地市場。1985年營業額中,85%來自內地。1986年產量已增至80萬台,供應電視機套件給內地裝配的廠家亦由7家增至12家。當年純利潤3430萬元,可見業績不凡。同時還不斷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如方形機身、平麵直角、立體聲等吸引顧客,成為較早與內地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電子業先驅。他的業績證明其眼光之準、動作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