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使忙跑回去告訴高峻,高峻害怕了,當日就大開城門投降了寇恂。
眾將領向寇恂賀喜,順便問他:“當日來時,高峻嚴守城池,一點也不像投降的樣子,為何殺了皇甫文他就這麽快投降了呢?”
寇恂解釋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讓皇甫文來營中見我,言辭態度很傲慢,是想試試朝廷到底是招降還是剿滅。如果不殺皇甫文,高峻一定以為朝廷是來招降他們,這樣他們就有恃無恐,殺了皇甫文,他才知道我們的決心,所以才這麽快就投降了。”由於沒有費一兵一卒,寇恂便降了高峻,光武帝知道後甚是高興,賜寇恂黃金萬兩,並加官晉爵。
在這個故事中,“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是常理,大家都認為應該這樣做。但是寇恂並沒有遵循,他根據頑敵會因此變得更加頑固不化的判斷出發,毅然地堅持了自己的觀點,最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代的聖人在說話做決定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觀點,很少因循守舊。有些事情,即使是看起來特別不合情理,對於他們來說,也絲毫沒有損害他們的聲譽,反而讓他們更加光輝。
西周時候出現了一件怪事:有兩個名望很高的人,一個叫狂裔,一個叫華士,他們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諸侯,耕川而食,鑿井而飲,在當時享有十分高的聲望,人們都稱他們為大賢人。薑太公被封到齊國,到了營丘以後便請兩個人出來做官,然而這兩個人不願意出山,薑太公再三邀請,這兩人就是不出。於是薑太公立即誅殺了這兩個人。周公旦不明白,於是他立刻派遣使者前來責問此事:“這兩位都是天下難得的賢士,你為何要把他們殺掉呢?”薑太公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現在如果有一匹馬,是一匹千裏馬,天下最好的。但是,用馬鞭抽它,它不願意前進,用上好的馬料喂它,它又不肯吃——它是一匹無法控製的馬。對於這匹馬,即使是最笨的奴仆也不會將它作為腳力,這兩個人就是這樣的馬匹。他倆宣稱不願臣服於天子,因此我沒有辦法讓他們臣服;他們又不願和諸侯交往,我也沒有辦法驅使他們;他們自己種糧食來吃,自己掘井求水來喝,完全不求於人,因此我也沒有辦法用賞罰來打動他們。他們不要名譽,不要祿位,雖然說是天下難得的賢哲,但對天下沒有什麽用處。因為他們既不能為國效力,也不能為國盡忠,因此留著他們也沒有用處。先王統治臣民,所使用的不外乎爵、祿、刑、罰,現在這兩個人居然對這四種手段都無動於衷。如果聽任他們不服兵役,不繳捐稅而揚名於國內,我對國人就無法交代了。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學習模仿他們,國家就成為一盤散沙。隻有殺掉他們,讓大家都知道,我不需要那種不被好飼料**,也不怕馬鞭子抽打的名義上的千裏馬。我也要讓大家知道,我將嚴懲那些自命清高、不把賞罰放在眼裏的所謂賢士。這就是我殺掉他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