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使自己成為一個靜止不動的平麵,而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向前流動著的圓輪,無論時代的風是幹燥的,還是潮濕的;是寒冷的,還是溫暖的;是疾迷的,還是輕柔的,我們都應該揚起生活的風帆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在成大事的過程中,自我提升中的重要一項是養成事事計劃的好習慣,因為這種習慣的形成有利於你目標的實現。
有個叫約翰·戈達德的外國人,當他15歲的時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單,被稱做“生命清單”。在這份排列有序的清單中,他給自己明確了一生中所要完成的127件事。比如,探索尼羅河、攀登喜馬拉雅山、讀完莎士比亞的著作、寫一本書等。在44年後,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氣,在與命運的艱苦抗爭中,終於完成了106件事,成為一名卓有成就的電影製片人、作家和演說家,得到了讓人羨慕的榮譽。
戈達德讓人感動之處,不僅僅是因為他創造了許多人間奇跡,做了許多有益於人類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那種矢誌不渝、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那種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態度,以及由“生命清單”而延伸出來的高質量的人生。
《極限人生》的作者朱顏夫14歲參加革命,曆經淮海、渡江等上百次大小戰鬥,為了解放事業,失去了左眼和四肢。他在常人無法想象更難以忍受的極度艱難中,苦熬了整整7個春夏秋冬,用生命之血之淚,把先烈的壯舉、共產黨人的凜然正氣、殘疾軍人的自強不息刻在了一部33萬字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中。二位文學評論家如是說:我們應該把它當做一部關於生命、關於精神、關於信念的經典來讀。一位普通讀者發出了肺腑之言:這是一部讓健全人羞愧的書。在朱顏夫的腦海中同樣也有一份極清晰的“生命清單”: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書寫出來,讓子孫後代知道,在共和國的曆史上,曾經有一批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在人世間有這樣一種崇高偉大、生生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