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超級說服學:不爭執、不對立的溝通技巧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字體:16+-

世界上隻有狂妄的人,或者是愚蠢的人,才會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認識、了解一個人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去收集有關的信息。聽是接受的前提,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得聽,這樣才能給我們的激勵對象做出合乎實際的、恰當的評價。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是唐朝名臣魏徵的名言。本是用來形容封建帝王集思廣益,聽取各種意見,才能辨別是非曲直,治理好國家。但是,在我們激勵別人的時候,同樣應該采取“兼聽”的態度,“偏聽”是不可能對一個人做出合理的激勵的。

“兼聽”才能明斷。

盡管有很多人舌綻蓮花,善於言辭,常用精美的包裝掩藏虛假的實質,給聽者一種逼真的假象,但隻要我們采取“兼聽”的態度,便能看清其廬山真麵目。

“兼聽”除了能讓我們揭穿虛假激勵的同時,也能讓我們識破小人的讒言,給當事者以應得的激勵。

據說魏王派樂羊帶兵攻打中山國,竟然久攻不下。平時跟樂羊有嫌之人乘機大進讒言,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樂大將軍必有異心,因為中山國有他的兒子作人質,他很有可能會率軍投降中山國。一年之後,樂羊滅了中山,班師回朝。論功行賞時,魏王給了樂羊一隻精美的大箱子。樂羊還以為是金銀珠寶,待回家打開一看,才發現竟是一箱大臣們詆毀攻擊他的奏章。

在這個例子中,魏王如果“偏聽”一班朝臣的讒言,降罪於樂羊,就有可能釀成大錯。可貴的是他在聽了讒言的同時,也聽了為樂羊辯護之言,兩相參照,做出了明斷。那一箱奏章,可以說是他給樂羊的最高獎賞。

“敬請指教,不吝賜教”

翻開許多學術著作的編著者前言,總會看到最後印著“敬請指教”和“不吝賜教”的詞語,這就是謙詞。作為學術研究的專家,作者的水平是很高的,這種話多半是自我謙虛,甚至還有自我讚揚之意。如果哪個毛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真去“賜教”人家一番,那肯定換來的是對方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