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話說的是辦事的一種方略,運用在說話中,則更有奇效。
唐憲宗曾問李絳:“諫官中有很多人毀謗朝政,卻沒有事實根據,我想貶斥其中一兩個言辭較激烈的,來儆戒其他人,怎樣?”
李絳回答說:“這恐怕不是陛下的想法,一定是奸邪的臣子用這種話來蒙蔽您的耳目。大臣的生死取決於君主的喜怒,因此敢開口諫諍的又有多少?即使有勸諫的,事前也要晝思夜慮,把準備說的話早晨刪去一點,晚上又刪去一點,等到呈奏上來時,剩下的根本不到十分之二三。所以君主孜孜不倦地尋找諫言,還怕找不到。怎麽還要加罪於敢諫的人呢?像陛下剛才所說的那樣去做,就會杜絕天下人的正直言論,這不是社稷之福啊。”
憲宗讚揚了李絳,取消了懲辦進諫者的打算。
文中李絳明知這是憲宗的主張,但他不敢與憲宗在觀點上爭論對錯,隻有強把憲宗自己的主張引為臣子主張,加以毫不留情的反駁,讓憲宗明白他的想法的利害關係,從而達到規勸的目的。引石攻玉,也可以說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聲東擊西,假借他人之義,達到自己的目的。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宋太祖奪得天下不久,就問趙普:“從唐末以來,幾十年間,換了十幾個皇帝,征戰不息,其原因何在?”
趙普回答說:“因藩鎮的勢力太強大了,皇帝勢弱而臣子勢強,自然無法控製局麵。當今之計,隻有稍微削減他們的權力,控製他們的錢糧,收編他們的精兵,天下自然就會安定。”
話未說完,太祖就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已經知道。”過了不久,太祖和老友故將石守信等人飲酒,酒酣耳熱之際,命令左右伺候的人退下,對他們說:
“我如果不依靠你們的力量,不可能有今天的金殿龍袍,我將永遠銘記你們的恩德,每時每刻都不忘記。然而做天子也十分困難,簡直不如當節度使快樂。我現在整夜寢不安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