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對一個問題的關鍵點的把握往往會直接決定這個問題的最終結果。比如參加一場歌唱比賽的關鍵在於對參賽歌曲的選擇,做好一桌美味佳肴的關鍵在於各種佐料的配備……把握事物的關鍵點,才能讓成功離我們更近。
同樣,如果想要掌握說服的技巧,我們也需要首先尋找說服的關鍵,這個關鍵決定了你整個說服流程的入手點,先來看看這樣一個例子。
在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國內的各類矛盾日益尖銳,清朝政府已陷入風雨飄搖的危險境地。清朝政府為了鞏固自身皇權,不得不實行新政,決定立憲。
在眾多朝廷重臣均支持立憲之時,慈禧太後的態度卻始終曖昧不明,堅持不下令立憲。
鎮國公載澤非常了解慈禧的心思,他明白,慈禧並不關心立憲與否,而隻關心皇權是否還掌握在自身的手中。於是載澤對慈禧說,立憲之前得預備立憲,這需要20年的時間。當時已經70歲的慈禧一聽,琢磨著20年之後自己早已飛升西方極樂世界,於是欣然同意立憲。
結果,立憲實際上並非如載澤所說需要20年的預備時間,僅3年之後,清廷即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立憲成功。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載澤在說服慈禧立憲的過程中,巧妙地抓住了慈禧的心理訴求,即慈禧所看重的皇權。載澤向慈禧承諾在她有生之年皇權都不會因為立憲而旁落,慈禧即認為載澤理所當然地會順從自己實現她對皇權的掌控。因此,慈禧的心理訴求得到了滿足,於是立即答應了載澤的要求。
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載澤運用了心理學上的非零和效應成功地抓住了慈禧的心理訴求:表麵上看是立憲派對慈禧的妥協,但實際上立憲派邁出了立憲的第一步——表麵的妥協換來的是實質性的進步,非零和效應讓載澤知道自己的妥協必然會換來另一方麵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