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不喜歡吃飯,每次吃飯時父母哄罵都不見成效。一天,父親無意中把一個椰子殼鋸成兩半,給孩子當飯碗,結果那天孩子吃了兩碗飯,此後孩子吃飯不再是個難題了。
同樣是吃飯,用孩子感興趣的椰子殼當碗,孩子就能吃下飯去。究其原因就是用新穎、別致的椰殼碗換去了陳舊、普通的飯碗,使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本質是用一種新穎的方式,滿足了人求新求異的需求。這種心理現象叫作“椰殼效應”。
在說服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借助“椰殼效應”將說服行動變得“可口”。
在說服時,如果我們一味用幹癟、蒼白、沒有生命力的語言去勸慰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收效肯定甚微。為了達到說服的效果,如果我們把說服的話用椰殼重新包裝起來,對方肯定樂意接受。隻要我們能正確使用椰殼效應,把說服變得“可口”,和對方的溝通就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那麽,如何用“椰殼”去修飾說服的話呢?這裏的“椰殼”就是指在談話中運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或是其他修辭手法,來自己的表達更婉轉、形式更活潑,更容易讓人接受。
一般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來說服他人,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而在說服時恰當地使用各種手法,則能使對方在接受你的觀點的同時,心靈受到震撼。
其實,在說服他人時,運用“一語雙關”的方法也能達到理想的批評效果。
一次,有一位20幾歲的作家把自己的作品送到某出版社編輯部,編輯看後問道:“這是你自己寫的嗎?”
“是的。”作家一本正經地說,“我花了2個月的時間構思,奮鬥了一個星期才成書,真是太辛苦了。”
聽了作家的話,編輯大發感歎:“啊!我親愛的契訶夫先生,您的思想終於找到了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