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禪的心態

陸遜

字體:16+-

陸遜(183-245),本名議,字伯言,吳郡華亭(今上海嘉定)人。三國鼎盛時期東吳最傑出的將領。

出身士族少顯英才

陸遜出身於江東大族,自東漢初期的陸閎到漢末的陸康,出了好幾個名士達官。陸遜的父親陸駿曾任東漢九江郡都尉,也就是當地的最高軍事長官。但不幸的是,陸遜父母早亡,使這位貴公子並沒有享受到幸福的童年。他很小就不得不寄養在叔祖廬江太守陸康家中。盡管陸康對待陸遜視如己出,但那畢竟是一種寄人籬下的日子,這種特殊的經曆使陸遜過早的成熟。他對兵法很感興趣,立誌要做一個濟世安邦的將才,為此,他更加努力學習。所以不到20歲時,就已經成為東吳地區小有名氣的青年才俊。

陸遜21歲那年,經人舉薦得到孫權的賞識,開始任孫權的幕府官,先後做過東西曹令史,又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西南)屯田都尉,並兼管海昌縣事。在海昌為政期間,陸遜初步展示了自己在政治、軍事上的才華。那時海昌連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陸遜便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平民,勉勵和督促他們紡耕生產,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實惠。

當時,吳、會稽、丹陽三郡的許多老百姓因躲避賦役而逃亡藏匿,陸遜向孫權陳述有利於國家而又切實可行的建議,請求為國家招募他們。會稽山草寇潘臨,長期以來對抗官府,擾亂地方安寧。陸遜到來後,立即組織人馬進山討伐,所向披靡,降伏了潘臨。經過一係列戰事,陸遜自己的隊伍已發展到2000多人,海昌一帶也逐漸安寧,老百姓也能專心農事、安居樂業了。當時困擾東吳的有兩個內部難題,其一,如何解決兵源不足;其二,如何解決腹地山越人(對古越地土著民族的稱謂)的反抗。陸遜是一個很有戰略頭腦的人,認識到解決這兩個問題對於東吳的重要性。因此陸遜向孫權建議:我們要想克敵治亂,必須擁眾自強不可。然而若是不先**平內部,就難以遠圖。我們應當征服山越,取其中精銳的部分擴充到軍隊之中,而使老弱者去開荒種地,這樣就能兩全其美。孫權采納了他的建議,任命他做帳下右部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