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是要有一些思想的。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路途中去借鑒那些令人折服並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經驗智慧,“拿來主義”可以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真正有殺傷力的東西都藏在人的頭腦中,凡事多轉幾個心眼,成功就離你不遠了。一個人靠力氣與人較量,是匹夫之勇;靠一手絕活與人競爭,是一技之長,充其量隻能算個手藝人;若是一個人靠腦力在社會上打拚,那麽他才算真正走向成功。
1.成大事必須要有城府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曹叡在彌留之際,命司馬懿和曹爽輔佐幼子曹芳,並讓齊王曹芳前去抱司馬懿的脖子以示親近,司馬懿感激涕零,連表忠心。當日即立齊王曹芳為皇太子,曹叡便放心地死了。喪事辦完後,遵照明帝的遺囑,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掌朝政輔佐幼主。當時,曹芳剛剛八歲,大權自然落在曹爽和司馬懿手中。
但曹爽與司馬懿二人資望能力卻有很大差距。司馬懿老謀深算,德高望重,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也都能征善戰,故對曹氏政權構成很大威脅。
曹爽是宗室後代,也有一定資曆,當時曹芳年幼自然沒什麽主意,總怕大權旁落他人之手,當然要傾向於曹爽而疏遠司馬懿。幾年後,曹爽漸漸地培植自己的勢力,排擠司馬懿的人,等到時機成熟時,又奪了司馬懿的兵權,撤銷了太尉的實職,而安排一個太傅的空銜。司馬懿見曹爽的勢力控製了朝廷,於是就裝病在家,不問朝政了。
曹爽攬權貪位,見司馬懿告病家居,也不問是真是假,便得意忘形,任意胡為起來。他提拔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侍講,控製了宮廷京師的武裝大權。因此曹爽日益膽大妄為,天天與親近的人吃喝玩樂、依金偎翠、燈紅酒綠,出行的時候車輛儀仗皆仿皇帝規模,甚至把宮中的妃嬪、樂師也帶回家中充作樂師尋歡作樂。曹爽的所作所為漸漸失去人心,一些正直的官吏有些看不慣,非議漸起,這就為司馬懿的東山再起提供了條件。